加拿大央行最新季度商业调查揭示一个矛盾现象:企业对贸易摩擦最坏情景的担忧正在缓解,但商业信心却跌至一年来冰点。
这份周一发布的报告显示,曾被视作"噩梦场景"的美国高额关税,如今在加拿大企业心中发生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今年早些时候,约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企业担忧关税引发通胀飙升、增长停滞和失业浪潮,如今这一比例已骤降至三分之一。调查明确指出:"企业在上一季度设想的最糟糕情景,如今被认为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现实数据支撑着这种心态转变。尽管钢铁、铝和汽车行业仍承受压力,但整体通胀、就业市场和经济运行并未出现预想中的恶化。另一项针对企业高管的月度调查同步印证,家拿到出口商群体情绪尤其出现回暖——实际遭受关税直接冲击的企业寥寥无几。
展开剩余52%然而曙光之下寒意犹存。衡量加拿大企业信心的商业前景指标已跌至负的二点四二,创下十二个月新低。约百分之三十五企业报告订单量、预订量等关键指标较去年同期恶化,仅有百分之二十九表示改善。投资意愿持续低迷,相关指标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种谨慎直接反映在用人策略上,多数企业仍严格控制招聘规模。
这种矛盾心态正影响着加拿大央行的决策天平。尽管七月三十日货币政策会议前,货币市场仅押注百分之十二的降息概率,但商业调查为决策者提供了关键依据——当企业既看到风险消退又不敢放手投资时,政策走向需要更精密的平衡。
加拿大消费者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加央行同期消费者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十二个月出现衰退的加拿大人比例从百分之六十六点五微降至六十四点五,但贸易摩擦已实质性改变消费行为。报告指出:"贸易冲突正导致消费者对其支出计划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多民众计划转向购买加拿大本土商品,并将度假目的地锁定在国内。
当钢铁关税的阴影从全行业退缩至特定领域,加拿大经济正经历微妙的压力转换。企业不再为"最坏情况"失眠,却依然在投资路上踟蹰不前;消费者放下对衰退的绝对恐惧,却用钱包投票支持本土商品。这种"谨慎的乐观",或许将成为加拿大经济复苏期的独特注脚。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线上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